新加坡正以清晰的立法与前瞻性的监管框架,稳步推进现实世界资产(RWA)的代币化进程。作为亚洲金融科技中心,新加坡通过分类监管、沙盒机制与银行资本金要求,构建起一套兼顾创新与稳定的RWA监管体系,为全球市场提供了“新加坡范式”。2025年,随着监管体系的全面升级和Project Guardian进入商业化阶段,新加坡正加速构建一套兼顾创新与合规的RWA监管生态。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是RWA监管的核心机构,通过多项立法与政策推动市场发展。2024年11月,MAS推出推进RWA商业化的政策举措,涵盖流动性深化、基础设施构建、行业标准制定与跨境互操作性提升。
2025年6月以来,MAS陆续发布数项重磅更新,展现出“风险导向+监管前置”的治理逻辑。例如,MAS在6月确认:凡服务新加坡客户的数字代币服务商(无论注册地)均需获得许可,将此前的“域内管理”扩展至“经济联系”。此外,AML(反洗钱)和CTF(打击恐怖融资)要求已成为MAS发放或续发许可证的核心评估指标。
在加密货币监管方面,MAS采取差异化监管策略,将加密货币分为三类:实用型代币(Utility Token)、证券型代币(Security Token)、支付型代币(Digital Payment Token,简称DPT),并根据其特性实施分类监管。证券型代币主要受《证券及期货法》监管,《数字代币发行指南》作为补充。支付型代币受《支付服务法》监管,需获DPT牌照。
提供数字支付代币服务的企业须申请以下牌照之一:
☑标准支付机构(SPI):月交易量低于300万新元
☑主要支付机构(MPI):月交易量超过300万新元或多项服务超600万新元
要求包括:
☑最低资本金(SPI: 10万新元,MPI: 25万新元)
☑本地注册实体或分支机构
☑董事中需有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
☑具备合规安排与风控体系
MAS于2022年5月启动Project Guardian,旨在测试资产代币化与De应用的可行性。该项目以“机构主导+监管先行”为特色,吸引德意志银行、摩根大通、渣打银行等机构参与。
2025年,Project Guardian作为产业协同的核心平台快速演进,其核心目标是建立全面的框架和标准,以指导金融资产的代币化,并创建更高效、安全和可互操作的数字资产生态。
监管沙盒提供:
☑可控环境下的规则豁免
☑高频监管互动与敏捷调整
☑明确的准入与退出机制
2025年3月,MAS发布咨询文件,计划于2026年1月全面实施巴塞尔加密资产监管标准。
核心内容包括:
☑加密资产分为第1组(合格通证化资产/稳定币)与第2组(其他加密资产)
☑使用无许可区块链的资产一般不符合第1组条件
☑银行对第2组加密资产的风险敞口不得超过一级资本的2%
新加坡通过“立法清晰+分类监管+沙盒试验+资本约束”的组合策略,为RWA提供了高度透明且可操作的监管环境。其监管路径被归类为“创新导向、试点优先”的典范,聚焦制度沙盒、准入机制优化与税负友好。
未来,随着Basel标准的实施与Project Guardian的深化,新加坡有望进一步巩固其作为全球RWA监管标杆的地位。
(完)本文转载自其新RWA研究,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
好文章需要您的支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本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作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我们力所能及地注明初始来源和原创作者,如果您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改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区块链行业风险提示近期我委接到大量的举报和咨询电话,有一些非真实区块链项目涉及资金吸收。鉴此,我们特向委员单位以及行业提出自...
关于响应“防止行业协会成为垄断牵头人”的自律规范通知
区块链重磅 立法发起推动 建议国家尽早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块链产业促进法》发起委员会成立
原标题:七部委联合叫停ICO,暴富神话将终结 ICO监管终于尘埃落定。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和证监会等七部委联合发布了《...
建议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块链产业促进法》第六次座谈会_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