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正式对外发布。
《指导意见》首先明确了区块链的定义以及明确我国区块链产业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一批创新引领型企业,打造3~5个区块链产业发展集聚区。同时培育一批区块链名品、名企、名园,建设开源生态,坚持补短板和锻长板并重,加快打造完备的区块链产业链。
《指导意见》有哪些亮点,会带来哪些影响以及区块链行业的从业者可以努力的方向,对此,《区块链日报》记者采访了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轮值主席于佳宁。
《区块链日报》:今日下午,工信部、中央网信办发布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于区块链行业来说,会产生怎么样的影响?
于佳宁:本次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在保障措施上,要积极推进应用试点、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地方加快探索、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加强产业人才培养和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指导意见》的出台,意味着国家对于区块链行业发展顶层设计已基本完成,同时明确了区块链行业未来10年的发展目标,对于区块链行业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进一步引领区块链产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预示着区块链发展的“政策红利期”即将来临。未来在中央和各地政策的推动下,区块链相关创新资源将快速集聚,区块链将迎来新一波应用“落地潮”。在细节上,未来的区块链底层平台、产品和服务企业将得到政策支持,行业人才加快培养,促进优势产业的形成和壮大。
区块链本质上是四位一体式的创新,也是未来更多产业创新的“母体”。通过产业政策来促进产业发展,是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经济发展的的一条重要经验。通过政策的完善推动区块链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才能让我国在区块链这个新兴领域走在占据创新制高点、取得产业新优势。
当前我国区块链技术持续创新,区块链产业已初步形成。在政策支持和推动下,未来区块链技术应用有望进入 “产业区块链 2.0” 新阶段。产业上链 + 资产上链 + 数据上链 + 技术融合,以及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将逐步深化落地,带动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进一步深化融合,为 “十四五” 开局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区块链日报》:你发现这里面有哪些亮点值得大家去注意的?
于佳宁:《指导意见》指出,未来区块链产业的重点任务包括赋能实体经济、提升公共服务、夯实产业基础、打造现代产业链、促进融通发展。这其中就已指明区块链的价值将在赋能实体经济、改造行业逻辑、推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显现。未来我国区块链企业要想发展,必须要思考如何为其他产业提供数据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的服务。
在细节上,本次《指导意见》要统筹政策、市场、资本等资源,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块链 “名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同时鼓励在细分领域深耕,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打造一批独角兽企业。引导大企业开放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基础设施,构建多方协作、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从而深度打造现代产业链。并鼓励地方结合资源禀赋,突出区域特色和优势,按照 “监管沙盒” 理念打造区块链发展先导区,创建区块链 “名园”。也就是说,未来符合标准的区块链在发展上,势必会存在一定的政策激励和扶持,对其展开区块链技术创新大有益处。
区块链是商业世界中“氢弹级别”的武器,但是任何不能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技术或金融创新价值非常有限。只有能够与实体经济的产业深度结合,切实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区块链技术的价值和威力才能显现出来。
《区块链日报》:区块链行业的从业者可以努力的方向有哪些?
于佳宁:对于企业来说,网络层、数据层、通用协议层和应用层都是可以考量的方向。而对于个人来说,从事区块链架构设计、底层技术、系统应用、系统测试、系统部署、运行维护等工程技术,运用区块链技术及工具,从事政务、金融、医疗、教育、养老等场景系统的应用操作都是市场需求的重点。
从未来发展来看,区块链行业各方面包括技术、金融、法律、产业相结合的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区块链涉及 IT、通信、密码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等诸多知识领域,需要具备一套高度复合性的知识体系,专业的区块链人才对于区块链行业的创新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目前区块链人才成长依旧面临三点主要瓶颈:一是大量互联网、金融等行业从业者希望转行进入区块链领域,但缺乏专业知识储备和培训经历,导致没有系统性认知,知识呈现碎片化、片面化,与区块链高标准的岗位要求不够匹配;二是产教融合水平相对较低,高校学生实际知识结构和区块链业界岗位需求存在脱节,对前沿案例和工具不了解,要进入区块链行业必须二次学习,实训教学亟待开展;三是区块链行业薪资较高,导致岗位竞争激烈,岗位要求较高,经验相对缺乏的从业者很难获得实践机会,行业经验不容易积累。
当前区块链人才,尤其是 “区块链 + 产业” 的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持续面临供不应求的局面。要想成为区块链人才,最关键在于实现思维升级,切实掌握 “区块链思维”。这是一套融合汇聚互联网思维、金融思维、社群思维、产业思维的复杂性思维体系。
好文章需要您的支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本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作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我们力所能及地注明初始来源和原创作者,如果您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改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文章:2094 浏览量:17266894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数字经济分会、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组织有关机构及专家学者对《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例(征求意见稿)》)进行了认真阅研,与《深圳经济特区数字经济产业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及说明对比分析,经过充分沟通,建议参照《深圳经济特区数字经济产业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修改为《北京市数字经济产业促进条例》。
近年来,国内多地开展数字经济地方立法,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如何在建立贯彻落实《条例》考核机制、创新《条例》动态监督维护机制、建立数字经济人才培育工作机制和创立数字经济研究高端智库等方面有所创新,是北京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一大课题。
2022年元月15日,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第二届二次全体委员大会在线召开,由央链直播进行全程直播,会议由执行秘书长窦俊主持全程参与,关于本次会议重点新任轮值主席朱幼平先生演讲内容及链改3.0-链改行动研讨内容,本人在此从四个方面给予归纳总结并予以解读,不妥之处敬请海涵。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终身副主任委员向凌云教授指出,互联网1.0时代的本质是实现计算机的互联互通,互联网2.0时代的本质是实现物联网,互联网3.0时代的本质是实现人联网(即:区块链)。区块链最原始的形态是“币链合一”,后来“币链分离”,现在进一步演变为“证币分离’——Token是指通证,Coin是指代币,这样商业逻辑才能重构,通证经济的愿景才能落地生根。
6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正式对外发布。
6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了区块链定义,即区块链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分布式网络、加密技术、智能合约等多种技术集成的新型数据库软件。
今年以来,尤其是刚刚过去的3月份,全球各地的人们对NFT(“Non-FungibleToken”的缩写,中文称为“非同质化通证”)和数字艺术的兴趣突然激增起来。与此同时,加密数字艺术市场也变得炙手可热起来。
区块链技术非常复杂,迄今为止人们提出的诸多类比都是错误的,本文纠正的把区块链类比作铁锁链门禁系统是一个例子,流传更广的把区块链类比作村民记账则是另一个例子。 发明一个通俗易懂而又正确无误的好类比,功莫大焉。希望有读者能够立此大功。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终身副主任委员向凌云教授指出,互联网1.0时代的本质是实现计算机的互联互通,互联网2.0时代的本质是实现物联网,互联网3.0时代的本质是实现人联网(即:区块链)。区块链最原始的形态是“币链合一”,后来“币链分离”,现在进一步演变为“证币分离’——Token是指通证,Coin是指代币,这样商业逻辑才能重构,通证经济的愿景才能落地生根。
我们知道,经济,无论是人类的经济还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各地区的经济,核心就是创新。创新分为三类,最核心的是科技创新,解决人与自然的冲突,第二文化创意,化解人与人的矛盾,第三商业模式创新,本质就是把科技创新生产的有形产品和文化创意的无形产品实现在时间和空间的最优配置,最典型的是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应用。